|
韩春雨登央视回应质疑:有些问题只有我知道一年前,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载了一篇有关“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论文的负责人“一鸣惊人”,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给予的无限荣光。 在《自然》杂志社的所属期刊上发表论文,通常表明,该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有可能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河北科技大学,在生物技术领域几乎名不见经传。但是,这并不妨碍这篇论文在华人生物界获得广泛赞誉。众多科学界人士认为,“我们的体制应当更多地支持那些对研究有兴趣有耐得住寂寞的学者”。 在学界得到热烈讨论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当下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我国基因编辑领域最前沿的科学家之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魏文胜称,“这是一个所谓革命性的技术。能够治疗以前想治不能治的病,比如说像遗传病,可以通过修改基因组序列进行治疗,从某种意义上面讲,有点像扮演上帝的角色”。同时他也表示,“正是因为国内的这种底层原创技术太少,才会产生这种格外激烈地反应”。 目前生物学界,可以成功实现人为介入基因组所必不可少的“剪刀”是由美国华裔科学家张锋、美国科学家詹妮弗·杜德纳及法国科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为主要技术开发者的CRISPR-Cas9技术。而韩春雨论文中所述的NgAgo技术,被视为挑战前者的一把“新剪刀”,也可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有效切割。 这项研究成果,也很可能打破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商业价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院教授李大力认为,“如果NgAgo技术能够拿到专利的话。就可以回避CRISPR的技术的限制,很多的问题就可以利用NgAgo来解决了”。 论文发表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也竞相去重复他的实验,希望迅速掌握这把新“剪刀”。很快,北京大学魏文胜实验室就宣称了实验重复成功。 名不见经传的韩春雨,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业内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曾经发现他才华的前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也感叹韩春雨所取得的成果,并给予了祝贺。在回忆初次见到韩春雨时,他也表示,“初次见到韩春雨时,就感觉他很聪明,就心生喜欢”。 2016年5月27日和6月2日,受到魏文胜及论文合作者沈啸之邀,韩春雨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作学术报告。据当时参加报告的学生描述,“会议厅根本没有位置,好多人都是在楼道中听取的报告”。 同样,因为论文的发表,科学界的热议,韩春雨先后获得了“石家庄市最美教师”和“河北省科技协会副主席”的头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厅也前往河北科技大学,对韩春雨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考察。 从生物学界的“一鸣惊人”到媒体和业内都热捧的“诺奖级”科学家。韩春雨和他的NgAgo得到了无比炽热的赞美之声。但是,这疯狂地赞誉却在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巨大反转。 2016年12月27日,韩春雨接受《新闻调查》采访时,讲述了过去半年来他的经历。 他说道,“(论文发表后)每天全是电话,包括寻求合作的人也是特别多,实验室没法工作。之后就是质疑,一窝蜂又来,又几乎没法工作。所以就下定决定,不再跟他们纠缠了”。 无法被重复的论文结果 2016年6月7日,“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韩春雨第一次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作为一个科学界的闭门内部交流会议,韩春雨的科研报告第一次当面遭受到了同行的质疑。同样,原本两天的会议,韩春雨也并没有完成会议全部议程。 2016年5月20日,原清华大学著名结构生物学教授颜宁,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 5月26日,“未名空间”论坛上出现了“纯从科学角度分析韩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认为韩春雨的论文从Ago理论上看行不通。 6月23日开始,“知乎”,“百度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韩春雨论文无法重复”的话题开始增加。 7月2日,韩春雨在百度贴吧“国际米兰吧”回复网络上的质疑。随后他便停止在网络上发声,并开始拒绝采访。 7月31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在推特上指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系统的基因编辑结果。这些声音刊登在由颜宁、文小刚、刘克峰三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担任主编的《赛先生》科学新媒体平台上。 国外学者的公开质疑,各大媒体平台上又一次出现了“韩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发声,指出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但也有零星学者表示,韩春雨的论文有效。 作为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刊登任何一篇论文都要经过严格地审查,对中国科研人员来说,更是如此。韩春雨的论文也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 但是,科研论文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面对质疑,《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2016年11月19日宣布,“介入论文调查”。 就在质疑声浪的此起彼伏之时,河北省发改委完成了“2.24亿人民币建设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项目的批复,同时开始采购进口仪器设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上也显示,为期两年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探究”项目获得了100万元的项目资金。 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只要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就可能是学术不端,甚至造假之时,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中国古生物科学家徐星,就希望公众可以给科学一个验证时间,在科学的范畴解决问题。 论文的发表,河北科技大学得到了巨额资金的支持,但韩春雨却迟迟不对“质疑”进行回应。最先采访并极力赞扬过韩春雨科研成果的饶毅、邵峰两位教授,以“推动科学共同体认真对待中国学术生态节点性事件”为由,于2016年10月12日公开了他们此前一个月,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件和收到的回函,希望认真仔细的核实韩春雨的实验结果。 但是,对于收到的回函,饶毅认为“回复比较笼统,不清楚将有什么措施”。而网络上对则不断地有声音称,“无法理解”。 2016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组织和发起,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学家通过两家媒体,实名发布声明,“没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呼吁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 为了科学真相的激论 作为实名发声的带头人,魏文胜表示,“除了指证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之外,对中国学界声誉的担忧,也更加促使他在自己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质疑韩春雨的论文。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投入了大批资金,创建了一些无与伦比的科研设施,同时,众多顶尖中国科研院校也在不停地闯入各种世界最佳排行榜。2016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刊载中国科研系列文章,并评选出了十位“中国科学之星”,评价他们,“提升着中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在中国科学声誉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大量的科研不端,造假行为却是当下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魏文胜表示,“这些行为对国内的学术界的声誉是有很坏影响的。造假成本太低,并且没有处理动作,对中国整体声誉度是有巨大打击的”。 随后,中国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以及发表韩春雨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分别刊载文章,均表示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 作为当事人的韩春雨认为,“科学界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质疑,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我去提交调查报告”。 当下,科学界的主要质疑问题之一是“NgAgo”是否能编辑基因组。魏文胜等科学家认为,“做科学的话都是拿证据说话,他的实验室无法重复韩春雨的论文结果”。 韩春雨对质疑内容也表示认同,但他强调:“科学是有条件的可重复,使用的生物材料其实是很重要的”。 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无法重复的原因,韩春雨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大规模的,大范围的细胞污染”。这个观点也是从“质疑”开始之后他所一直坚持的。 但魏文胜等科学家却表示,“细胞的污染是做这个行业的一个很基本的一个训练,只有韩老师实验室能够做出来,这个是非常违反常理的。” 在对待这个问题时,韩春雨称,“他们认为的污染都是已经鉴定出来的,但是如果是一种未知的污染呢”。 韩春雨所说的“未知的细胞污染”问题,他认为,如果有人询问他是可以被解决的。但并没有人专门来问过这个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大力称,“我们都尝试过了。再去问的话,我不觉得他会有更关键问题的解答”。 魏文胜教授则认为,“作为一个方法学文章,就是我告诉你从头到尾里面有多少步骤,你在发表之前就要重复非常多次,证明它是一个不仅仅是有效率,而且是可被反复重复的这样一个方法”。 而面对这些说法,韩春雨称,“科学的问题是需要在实验室探讨和解决的,我有一些办法可以减轻污染,让编辑能够显现出来。对于NgAgo的影响来说,可能只有我知道”。 等待真相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刊登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诺维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通稿。文中称,“诺维信公司对进一步开发NgAgo基因编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有浓厚兴趣”。 总部位于丹麦的诺维信公司在声明中写道,“我们已经测试了该项技术,看到了其可能有用的一些迹象,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 《自然?生物技术》也在之后发表声明称,“期刊获得了韩春雨提供的“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面对这起事件,众多科学家也表示,韩春雨的事情一定需要在学术范围内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也有科学家认为,如果韩春雨这件事情本身没有涉及到数据造假,从科学本身,它是需要耐心,需要时间的。 同时,科学家们也更多地期待这起事件可以给中国科学界带来改变。 如何把监管的机制能够建立起来,如何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到中国的科技体制,怎么样更合理;中国的科技资源,怎么样分配更合理,在更良性的轨道上,更快地,更好地发展,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科学的真相是需要进行时间验证,需要通过规范的科学程序进行解决的。在中国基础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中国的科学更严谨,更规范化,探寻相应地解决措施是当下重要的议题。如何通过每一起科学事件,探明科学的意义,是我们应该更加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大课题。 2017年5月9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布声明韩春雨论文的调查还在继续中。 目前,韩春雨正在对导致论文结果无法重复的原因进行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