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寒冬尚未回暖之际,京颐股份和趣医网的融资消息为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们带来了一丝暖意。
日前,京颐股份和趣医网共同完成总额达3.13亿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其中,京颐股份完成的是C+轮融资,数额为9700万人民币;趣医网完成的是B+轮融资,数额为2.16亿人民币。
京颐股份和趣医网两家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李志博士向贝壳社透露,趣医网在本次B+轮融资后的一到两个季度内完成C轮融资。而京颐股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上市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D轮,预计金额将超过4亿人民币。
前些时间,就医160和寻医问药网的裁员信息在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项目在尝试转型,在原本的服务基础上,增加线下业务,扩大团队。移动医疗赛道上的选手们都在或多或少地按照自己的逻辑做着“加减法”运算。
而在李志看来,无论是扩大业务范围做加法,还是曾经创新失败砍掉某些产品线而做减法,其背后的逻辑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
“我们一直在做加法,但是到一定时候我们也会放慢速度,或是适当转型。”李志告诉贝壳社,2016年,京颐股份和趣医网开始进行对外投资的方式继续做加法。
实际上,无论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京颐股份和趣医网都围绕其两大核心竞争力运营产品。第一个是在医院端的销售能力。“在医院资源方面,我们累积了十几年,有超过1000个渠道。”目前,趣医网和京颐股份两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加起来超过200个。在李志看来,公司的新产品能够快速在市场上推进,主要得益于这些医院资源。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医疗IT的服务能力。从京颐股份成立之初便一直为各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IT服务,其在这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
陪诊业务就是趣医网做的加法。
不久前,e陪诊创始人岳建雄出走加盟凤凰网的消息成为人们热议的中心。业内对于陪诊业务的市场是否足够大,陪诊产品究竟该怎么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陪诊其实并非刚需,并且这个行业是十分垂直并且封闭的市场,其受众需要教育,而且需要陪诊的用户大部分是老人,他们并不容易接受移动互联网产品。
在陪诊市场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趣医网却逆流而行,孵化了自己的陪诊业务,并且一直在亏损中坚持。
“小趣好护士”App作为趣医网平台内部孵化的项目以及“医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通过与“医院+”平台对接,为用户提供陪诊服务。
李志解释道,陪诊业务纯靠C端在1-2年内很难盈利。趣医网一直没有放弃这块业务,一方面是因为团队坚信陪诊是刚性需求,这块业务在趣医网的整体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李志坦言,“如果没有趣医的业务,我认为这个陪诊我们可能也不会去做,也做不起来。”另一方面,集团的资金足够支持陪诊业务发展。
李志表示,三年后,陪诊业务的市场现状将会得到改变。“我们坚信陪诊是刚性需求,现阶段发展不顺利是因为市场还没起来,市场教育还不够,老百姓的就医习惯还想不到我去看病需要陪诊。”在李志看来,陪诊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即依靠服务赚钱。实际上,每一单陪诊业务都是能够赚钱的。只不过,在市场规模不够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有很大的前期投入,成本大于收入。“三年之后这个市场一定能培养起来,但是到时候再去做就晚了。”
坚持三年,意味着要烧三年的钱。
依靠趣医网的支撑,其陪诊业务所需的获客成本、运营成本比同类型项目低了不少。李志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陪诊业务发展前期,趣医网向其投资2000万人民币,但是趣医网的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依靠趣医网,很多成本都可以节省下来,比如运营成本、人力成本、沟通时间成本、推广成本等。如果说此一来,2000万元的投入已经相当于其他项目融到的6000万元。
作为一家传统的医疗信息化企业,京颐股份已经实现盈利。
李志提供的数据显示,京颐股份自2010年盈亏平衡,到2011年实现盈利,2015年税后的利润已经达到5000万元,预计2016年的净利润可达到7800万。2017年将超过1.5亿元。
而趣医网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虽然今年预计会产生8000万到1亿元的收入,但产生净利润还是等到2017年。李志提到,2017年,趣医网的盈利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
作为李志创办的医疗信息化企业,京颐股份并不是一味的只做加法不做减法。2007年,京颐股份就曾因为远程心电监护业务市场发展不理想而将其砍掉。
与京颐股份的加法不同,目前大多数公司做减法是出于生存的压力。
“近年来,盈利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吃香,而亏损的企业则是越来越难过。”李志提到,在这种情况下,亏损的企业就要想办法盈利。当企业的收入规模不足以覆盖成本,并且企业在一段时间之内没有盈利预期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于是,裁员成了降低成本最简单的方式。
目前,趣医网共有员工760人,京颐股份也有700余名员工。“两家公司的员工加起来有1500多人,这还不包括我们的导医。”李志强调,但是公司并不会计划裁员。按照目前趣医网和京颐股份的收入,人员支出并不构成负担。
启示录|京颐股份、趣医网董事长李志
贝壳社:在资本寒冬尚未过去的时候,趣医网和京颐股份的融资金额让人感受到一丝资本回暖的迹象。您如何看待资本寒冬对移动医疗发展的影响?
李志:这次融资,京颐股份和趣医网一共融了三亿多人民币,融资金额相对比较大,但其实相对于京颐和趣医的预期来讲,这轮其实比我们预想的是要低的。
客观来讲,所有互联网类的企业,无论是是否医疗,比如移动医疗类的,还是非医疗类的O2O,还有其他的一类非移动互联网的,只要未盈利的企业,从去年股灾之后,到今年受到的影响都非常大,甚至今年受到的影响比去年要大很多。
最典型的一个反应就是,整个资本市场突然之间对O2O,对移动互联网不信任了。此前,资本看到了未来O2O的盈利前景,也一直在质疑中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但目前行业内真正实现盈利的企业少之又少,于是大家开始对移动互联网产生怀疑。
但在我看来,资本就像一个跷跷板,整个资本市场的钱并没有少,投资方对未盈利的项目趋于冷淡,反而把钱投给了盈利的项目。
趣医网在资本寒冬中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目前我们还不担心这个问题。趣医网背后有京颐股份作为支撑,暂时不会因为资金压力的影响。
可喜的是,资本对于医疗的未来还是看好的。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专门投资的基金,上市公司收购医疗资产也越来越多,越来也频繁。这说明大家对医疗未来长期看好,大家对医疗的概念,对医疗资产比较看重。
贝壳社:既然盈利性是现阶段融资的分值最大的“考题”,移动医疗的赢利点在哪里?
李志:我认为移动互联网靠C端盈利,不管在医疗行业或别的行业,未来2-3年之内都不能实现,绝大部分企业都会比较困难。靠C端盈利不足以支撑高的前期的投入成本,那么真正盈利必须要转到以B端为主、C端为辅。
趣医网2016年大概有8000万-1亿元的收入,其中70%是来自B端,30%来自C端。
另外,现在纯互联网概念的医疗项目是很难落地的,除非项目在行业内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或是在某个细分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如果是互联网纯粹从C端切入,那么现在应该是没有任何机会了。业内就这么几个赛道,都已经被大家占得差不多了。
贝壳社:医疗行业的独特性在于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您认为,未来十年,政策对医疗的影响是怎样的?
李志:未来十年,医疗行业的红利是一定存在的。这个红利,在我看来,深层次的需求是中国的农保覆盖了农村,把八亿多农民的看病需求释放出来了。原来农民是不看小病的,如今这些农民70%医药费可以报销,所以农民的看病需求出来的。再加上城镇化,把很多农民挤到城镇里面来了,改变了农民的看病意识,这就意味着未来整个医疗行业是至少有十年以上的黄金时光。
贝壳社:当下,您怎么看待京颐股份所在医疗IT行业(如医院HRP、HCRM、云HIS)的前景?
李志:过去十年,医疗设备、医药这些医疗发展的基本要素得到了支持,一直在高速发展。而医疗服务的发展则比较滞后,其中包括医疗IT。
从1995年到2015年,这20年是国内大中型医疗机构进行IT设施建设的20年,但资本对这个行业基本不怎么关注,所以这个行业一直发展的比较慢。从2012年,2013年开始发现,资本开始关注这个行业,对这个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专业的基金也越来越多,其实大部分是长期对这个行业看好。这些投资有投到设备的,也有投到医疗新的技术,比如说生物、基因等等这些比较新的领域,但是真正传统的特别传统的医药和设备,现在的投资占比倒不是最大的。相反投医院的、投新的医疗连锁的也比较多。
贝壳社:移动医疗领域已经产生很多细分领域,那么您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
李志:首先我看好农村医疗信息化。就是面向基层的信息化。过去20年是解决大中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这波信息化工作完成后,政府的重点,就是到帮助基层的医疗机构解决信息化设施的问题,这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没有能力像大中型医疗机构那样自建或者购买,没有那么多人力、预算去建设、去维护。而且,基层的信息化设施的持续使用成本更高。我认为通过云的方式解决基层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大的热点。
其次,分级诊疗一定是未来一个热点。我在和很多地方政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分级诊疗感到茫然的很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最终的效果。
但是大家只要关注最近政府是怎么表态的,就基本知道分级诊疗是一个国家工程。如果用国家的力量来强推,它一定可以做成,无非是在中间碰到多少挫折。分级诊疗一定是未来的一个热点。就像高铁一样,中国举国家的力量来做高铁,最后就做成了。一方面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是中国不可能突然之间培养那么多的全科医生,也不可能那么多医生下放到基层。分级诊疗可能是现在解决医疗突出问题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我看好很多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医疗云,基于SaaS的模式,让很多中小型医疗机构以低成本的方式去租用云服务,而不是自行购买、自行建设。
京颐医疗云是把现在的云的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能力、云存储、云安全,云的基础设施,再加上附加在上面的一些医疗应用,比如说云HIS、云HRP、云LIS、云PACS、云HCRM等等。既有基础设施,又有应用软件,这些变成标准化的产品。那么一个诊所,一个中小型的医疗机构只需要在这上面开个户,就可以使用产品,并且费用相对较低。
引流袋 尿袋 集尿袋 防逆流引流袋 抗返流引流袋 精密计量引流袋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