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行业报道 >> 遏制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中国责任
详细内容

遏制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中国责任

11月16日至11月22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发起的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面对严峻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和耐药性现象蔓延,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已和多种形式与中国政府合作,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关于全球12个具代表性国家的公众,对抗生素的使用、知识与耐药性认识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各国群众的认识空白以及误解,正在助长细菌耐药性的蔓延。在共有1002份样本的中国区域调查中,有半数以上(53%)答复者错误地认为,一旦感觉好些后便应停止服用抗生素,而不用完成规定的整个疗程。还有61%的中国答复者误以为可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和流感。

另有57%的中国答复者说,自己在过去6个月间曾服用过抗生素。但在过去6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的人当中,仅有74%说,自己服用的药物是由医生或护士处方提供的。这个比例比总体样本水平(81%)低了7个百分点,且在受调查的12个国家中只高于俄罗斯和埃及。值得注意的是,还有5%的中国回复者表示,自己的抗生素药物是从网上购买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这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不无关系,但公民和从医者对于正确使用抗生素意识缺乏更是重要原因。在联合国驻华的各机构中,共设有6个专题组支持中国的发展。其中,世卫组织是“卫生专题组”的主席机构,同时也是“艾滋病专题组”的联席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的医疗改革和公卫系统强化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他们如何和中国政府共同开展工作?在抗生素耐药性这一重要问题上,又具体做了什么?中国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应当怎样控制?

近日,媒体针对上述问题,专访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与卫生安全组负责人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他在全球卫生领域有二十年的经验,曾在英国国际发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工作,并在北京主持过中英两国在卫生系统、艾滋病和结核病上的合作长达4年。2013年9月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马丁?泰勒认为,医疗改革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工作,中国医改的经验可以对其他国家、甚至高收入的国家有借鉴意义,同时全球经验也会对中国的医改有所帮助。以下是专访内容:
媒体:在刚刚结束的全球第一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前后,世卫组织和驻华代表处推展了哪些行动?
泰勒: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在全球蔓延,对原来有效的基本药物构成威胁,使一些原来有效的基本药物变得无效了。

基于上述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举办“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宣传周,目的是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包括政策决定者、医务工作人员,还有农业方面的人,以便遏制抗生素耐药问题的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针对这个宣传周,主要举办了三项活动。一个是在世卫组织的办公室举办了一个卫生对话,参加者包括现在德国卫生部的副部长和中国前卫生副部长黄洁夫。
第二是与位于北京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制作了录像,针对的受众是医疗专业人员和医学生及公共卫生领域的学生。

第三是利用社会媒体开展公共宣传的活动,对象是普通公众。这一话题目前已经有1500万人浏览,并引发了19000人次的讨论。此外,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也有一系列关于此问题的短片,这些短片也在中国的微博得到了一些知名医生和医疗界人士的转发。媒体:世卫组织近期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Antibiotic Resistance Multi-country survey)显示,在中国,患者从医生、护士、药剂师处获得使用抗生素建议的比例(80%),和从药房获得抗生素药品的比例(83%)和全球其他国家相比,都是相对较低的。结合中国的卫生体系和现状,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泰勒:首先,这份以世卫组织的名义发表的报告,其中的数字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情况,但这是很好的指标。这样的数据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就是在医务人员开药和病人自己获取药物的过程中,都要对抗生素耐药问题有充分了解。

在中国医改的背景下,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药物的销售过程中一定要有医务人员的处方,确保病人在获得和使用药物的时候,有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
第二是政府要继续努力,促进抗生素在医疗环境下的合理使用;
第三是公众和患者个人,也需要有正确的意识,包括使用抗生素时要有医生的处方或者专业的建议;抗生素不能分享给他人;抗生素需要全程足量的使用等等。
媒体:在报告中,有5%的中国受访者称自己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抗生素的,线上购药的普遍化,会给遏制抗生素耐药性的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泰勒:重要的是保证在线购药的要求或者政策,和我们在线下购药时是相同的。对我们来说,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有非常严格的监管很重要,目的是保证我们获得优质安全高效的药物,有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才能产生该有的效果。媒体:在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收入水平和城乡都是影响对抗生素认识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 2013–2015 国家合作战略》中也专门指出“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差别 ”,在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工作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泰勒:城乡之间差别显着,这是所有国家都存在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行的一个口号就是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普遍健康覆盖, UHC)。“UHC”的最终目标,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需要的卫生服务,不用承担灾难性的卫生支出。

在中国,我们已经和中国政府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在西部的省份──陕西和重庆,开展分级医疗,希望当地的百姓有病的时候,可以先去看优质的全科医生,不要挤到大医院去排队,花费也高。这就是世卫组织支持中国政府开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例子。我们希望在稍微欠发达的省份,能帮助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媒体:分级诊疗作为医改的重要政策,在多地开展试点,但效果不一,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泰勒:的确,我们知道在中国不同省份,分级医疗进行着不同方式的试点,反馈的结果也不同。首先,分级诊疗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未来医疗体制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我们的卫生系统才能有资金上的可持续性,保证所有人获得基本的卫生服务。第二,医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多持之以恒的工作,好的、合格的基层医生需要时间去培训,我们的支付制度、卫生筹资方面的改革也需要时间,需要在这个领域持续不断的合作,才能逐渐发生变革。

很重要的是应当在第一波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好好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好的经验可在其他地方推广。
媒体:近年来,中国政府也认识到了滥用抗生素问题的严重性,相继出台多个文件政策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今年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印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被评价为“最严格”的一份文件。但也有一线医疗工作者告诉我们,抗菌药物管理存在“抓一抓就好点,放一放就松点”的情况。对此, 世卫组织有何国际经验?

泰勒:说到医院的抗生素滥用问题,要想控制,需要采取三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政府严格的监管是其中之一。从2011年开始,临床指南和原则的出台,使政府的领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要切断“以药养医”的链条,使医院增收和开药(包括抗生素)的行为可以相互分隔。医药分家,是遏制抗生素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三,是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视频的主题。针对对象是专业人员,我们希望这样的工作可以促进医生合理开药。医生开抗生素时应当遵循三点原则:一是必要性,就是一定要使用抗生素不可才开;二是要做相应的检测,用有效的抗生素,而不是其他无效的抗生素;第三就是要保证剂量是合适的。
媒体:结核病耐药也是耐药性问题的一部分,中国也有科研团队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攻关(比如中国科学院毕利军博士带领的团队)。你认为,在控制耐药结核病的过程中, 中国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泰勒:我知道这个团队的工作。我认为关于耐多药结核,中国应该开展的工作有如下几点。
首先,中国应该更好地控制国内耐多药结核的病人。一份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大约4万名耐多药结核的病人。但这4万人之中,只有很少数的人,获得了有质量保证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所以对中国政府来说,耐多药结核的病人应当得到快速的诊断,之后获得相应、规范的治疗服务。要减少人数的增加,限制耐多药结核的蔓延。
当然,中国科学家也应继续开展耐多药结核的科研工作,包括研发新的治疗诊断方法和药物。
媒体:在2013年-2015 年间,世卫组织在华合作的四个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强卫生系统,推进全民健康覆盖”。从2013年以来,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是以怎样的形式与中国政府开展合作的?
泰勒:举例来说,去年,驻华代表处邀请国内外专家在公立医院改革和全科医生这两个领域展开深入的交流。研究怎么样招聘到合格的全科医生,使他们可以在基层开展工作;在招聘之后,有什么政策和激励机制可以使他们留下来,继续工作下去等等。这不仅仅是交流的工作,我们的运作过程,是先组织由世界卫生组织挑选的国内外专家和政府工作人员开会,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具体的行动和应当达到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详细的报告,撰写政策简报,再提交给政府部门。
关于世卫组织的工作,一是我们可以和中国政府和专家共同携手,找出遇到的障碍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方案。
二是针对欠发达的省份,除了找出难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外,世卫组织也可以对地方的培训、管理能力建设方面提供支持。
世卫组织还有一个长项,是我们有150多个会员国。医改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工作,中国医改的经验可以对其他国家,甚至高收入的国家有借鉴意义。全球经验也会对中国的医改有所帮助。

引流袋   尿袋  集尿袋 防逆流引流袋 抗返流引流袋 精密计量引流袋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网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